7月以来,广东省持续强降雨,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的雨水不断汇入南山河,致使河水急剧上涨、水流愈发湍急,当地接连遭遇河岸滑坡、水陂冲毁等灾害。肆虐风雨步步紧逼村民家园,也牵动着各方心弦。危急时刻,中国十九冶云浮市云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部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以央企担当与高效行动,在抢险救灾一线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守护民生的郑重承诺。
闻令即动:筑牢应急防线
7月10日上午,降水村临河区域坡体经连日大雨冲刷,大面积坍塌,部分建筑设施随土体滑入河道,大量土石堵塞南山河,水位持续上升。更严峻的是,坍塌坡体旁的跨河桥梁桥墩因水流冲击、土体流失出现松动,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不断冲击河岸与桥基,每分每秒都在放大险情的威胁。
“险情就是命令?!钡碧煜挛?3时30分,项目部接到云安区政府的紧急请求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与此同时,项目部将现场险情与应急响应情况同步反馈至深圳公司。
深圳公司领导班子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通过视频会议远程坐镇指挥:“优先调配附近设备,确保抢险人员安全!”短短30分钟内,现场抢险指挥部快速成立,人员集结、资源调度也同步推进。
此时,项目部会议室里,云浮市云安区的地图被迅速铺开,参会人员一边对照险情报告标注隐患点,一边结合现有设备、建材情况讨论可行方案,几轮快速交流后,大家很快敲定“加固桥基、疏导水流、保护民居”的抢险方向与重点任务。
抢险方案确定后,在深圳公司的统筹协调下,3台挖掘机、13台运输车、吊车、拖车等各类设备紧急调运,向着抢险现场汇聚?!耙蛔楦涸鹞镒首?,二组跟进现场勘测,三组对接村民协调!”随着项目经理一声令下,各小组迅速领命,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就此正式打响。
“央企的速度,就是群众的安全感?!毕殖∫晃还芾砣嗽蹦税蚜成系挠晁?,水珠顺着他布满褶皱的脸颊往下淌,他望着远处雨幕中来回穿梭的工程车,沙哑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这句话,随着风飘向正在忙碌的人群,也道出了这支队伍肩上沉甸甸的使命。
风雨逆行:用坚守诠释担当
7月10日的首场战役中,团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そ邓迥仙胶由嫌吻帕?。这座桥梁是降水村与外界连通的重要通道,不仅承担着村民日常出行、物资运输的功能,在抢险期间更是运送设备、调配人员的关键枢纽。
经过现场勘查,项目团队提出“废弃建材+调运石料”的解决方案,优先利用附近200米内公路翻修产生的水泥块,这些现成的建材不仅省去长途运输时间,堆填时还能凭借坚硬质地快速形成初步屏障。随着抢险进度推进,水泥块存量逐渐告罄,而此时区里紧急协调的采石场石料刚好送达。抢险人员当即转战桥梁下游,将石料有序抛填形成临时消能堰,通过减缓水流速度、分散冲击力道,来护住脆弱的桥基。
抢险过程中,云安区应急办、镇政府及水务局、公路局、农村农业局、区长丰公司等部门领导联合驻点指挥,抢险队内部分工明确、配合紧密。“大家加把劲,争取天黑前把临时防护坝筑起来!”项目经理站在泥泞的岸边,扯着嗓子下达指令,声音在风雨中传递开来。项目部安全总监站在路边,一手紧紧抵着额头,防止雨水模糊视线,一手挥舞着指挥旗,有序指挥着司机们:“左边车靠后点,让右边的先卸!”。两名负责安全警戒的项目部管理人员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崩塌现场拉起警示带,黄色带子在风雨中猎猎作响,他们一边固定带子,一边不停地提醒围观村民:“这边危险,您往高处站站!”
夜幕降临时,雨势仍未减弱。云安区区委梁玉莉书记冒雨来到现场,她先走到消能堰旁查看筑牢情况,又在指挥棚里听取方案实施细节,当听到项目经理汇报“已完成初步防护,正准备连夜加固”情况时,她转身对中国十九冶抢险人员说:“你们用专业和速度筑起的这道防线,护住了桥梁,更安了老百姓的心!这份担当,正是央企的样子,感谢你们!”得知后续加固需要更多支撑,梁玉莉随即协调调运钢筋笼与加固石料,“这些物资要尽快送到,确保消能堰能顶得住夜间的水流冲击?!?/div>
这份肯定与支援,让连续作战的抢险队员们浑身添了劲。夜间的雨幕中,多盏照明灯将现场照得如同白昼,抢险人员轮班坚守,机械臂在光影里不停起落。有人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继续操作设备,有人咬着牙盯着水位变化,每个人都在用行动践行着 “守好桥、护好村” 的承诺。
雨还在下,河水流淌的声音越来越急,但降水村的岸边,一道由钢铁与血肉之躯共同筑起的防线,正在快速延伸、不断加固。
持续攻坚:守护家园防线
7月20日,受台风“韦帕”影响,降水持续增多,原本守护河岸的水陂经不住连日冲击,已出现垮塌迹象,部分区域甚至完全冲毁、失去防护功能。这道“防护屏障”的消失,让河水失去了阻拦与分流,以更猛烈的势头扑向岸边,首当其冲的便是临河而建的村民房屋。项目部接到一线险情报告后,迅速增派人员、设备赶赴现场。
抵达现场后,项目经理立刻召集作业人员,沿着泥泞的河岸查看水流态势和房屋受损情况,同时重点勘察水陂垮塌区域,记录垮塌长度、残留坝体结构,同时安排技术人员测量河道水位与水流速度,为后续修复水陂提供基础数据。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研判,项目团队才确定好解决方案,向临河房屋基础一侧大量抛填石料,以此改变水流方向、缓解冲刷。抢险队员们顶着倾盆大雨,迅速操作机械开始作业。挖掘机的机械臂在雨幕中不断起落,一斗斗石料精准抛入指定位置,运输车辆则在泥泞中往返穿梭,及时补充石料。大家争分夺秒,即使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浆沾满了工装,也丝毫没有停歇。
时针缓缓指向凌晨一点,最后一车石料顺着挖掘机的机械臂精准落位,随着石料在临河房屋旁堆叠成型,原本直冲房屋的水流被逐步分流,对房屋的直接冲刷影响也大幅度减轻。
历经数小时紧急处置,临河房屋不仅暂时摆脱了倒塌?;?,更为后续加固作业争取到宝贵时间。此时,连续奋战的抢险队员们才得以稍稍喘口气,他们脸上满是湿迹,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刚入职一年的施工员在整理抢险数据时,看着记录下来的抛填石料量和水流变化情况,感慨道:“通过参与本次抢险行动,看着大家齐心协力守护村民的家园,让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清晰明白了肩上责任的重量?!?/div>
紧急险情得到缓解后,抢险工作随即转入常态化防护阶段。项目部连夜召开会议,制定了日常防护方案,安排专人实时监测水位变化和河岸稳定性,定期对抛填的石料进行加固。项目经理坦言:“目前的成果只是阶段性胜利,水陂重建、河岸长效加固等后续应急修复任务依旧艰巨,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div>
正如项目经理所说,后续修复工作从未停歇。从7月险情突发到8月中旬,一个多月里,抢险队始终驻守现场不曾撤离。项目管理人员们每天扎根一线,白天协调水陂清淤、石料加固,傍晚汇总当日进度、核对次日施工计划。烈日高悬,河道中的挖掘机没有停歇,仍在有条不紊地抛填石料,这些石块层层堆叠,正慢慢形成一道能抵御水流的坚实屏障。
长远守护:从抢险一线到乡村振兴
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不仅是一次应急抢险的实战考验,更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理念在危机时刻的生动实践。当抢险队员在暴雨中筑起临时消能堰时,深圳公司已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未来——如何将抢险积累的实战经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长效保障。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本就以“系统性治理”为核心,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固生态防线、完善基础设施,从根源上提升乡村的防灾减灾能力,而此次降水村的抢险行动,正是这种长远布局在突发险情中的快速响应与落地。
项目经理介绍,目前抢险作业与常规施工处于并行状态,我们一方面持续做好水位监测、临时设施加固等应急防护,另一方面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程。
在此过程中,项目团队已将抢险积累的实战经验系统地融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比如,河道治理时同步嵌入生态护岸设计以增强抗洪能力,道路建设中预设应急通道功能便于灾时调度,矿山修复项目里特别增设防滑坡设施筑牢地质防线,通过这样的统筹设计,让防灾减灾体系与乡村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协同推进。
作为央企,深圳公司始终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从紧急集结的高效响应,到风雨中的坚守奋战,再到将抢险与乡村振兴长远结合,每一步都彰显着“人民至上”的初心。正如现场一位老员工所说:“我们修的是坝,守的是家,圆的是乡村振兴的梦?!?/div>
如今,降水村的河水渐趋平稳,抛石坝正迎着朝阳继续“生长”。项目部的队员们仍在一线忙碌,他们知道,守护这片土地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