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之滨的盐碱地上,一片柽柳花海正迎风怒放。这种被当地人称为“三春柳”的植物,以耐盐碱、抗风沙的顽强生命力,在荒滩上织就一片片绿意。粉紫相间的花序如云似霞,与不远处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刚柔并济的工业生态画卷。中国十九冶山东公司沾化项目的建设者们,用三年时间在盐碱地上书写了“柽柳精神”的生动注脚。
盐碱砺根 破土而出
2022年12月,沾化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项目部人员组建完成。虽然项目经理雍雄文在出发前,已“温馨提醒”过大家,但当第一辆工程车驶入沾化北部沿海时,眼前的景象还是让项目部人员心头一紧:项目毗邻渤海,周围30公里全是荒无人烟的盐碱地,距离最近的县城也有60公里以上??掌衅∽叛趸练鄢?、矾土等有毒有害物质,生活用水用电不能持续保证,无市政自来水管网,地下水不能饮用……“当时觉得这个地方人烟稀少,好空旷”,项目施工经理文海滨回忆道,“但柽柳能在这种环境下生长,我们为什么不能?”
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复杂严峻的形势,项目党支部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以柽柳的生存智慧破解施工难题。在首槽混凝土浇筑阶段,面对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的双重挑战,项目部通过科学调配人力,实施昼夜连续作业的“两班倒”攻坚机制,经过紧锣密鼓的施工推进,最终高标准、严要求圆满完成首座750立方米大体积混凝土分解槽基础浇筑任务,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接下来,项目团队连续作战近20天,高效完成2个关键土建基础的施工,累计完成土方开挖约2200立方米,同步实施钢筋绑扎150吨、混凝土浇筑1500立方米。进入首台非标槽罐吊装阶段,项目部构建了涵盖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吊装流程、设备工况、场地条件和应急处置六维度的吊装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现场指挥体系,实现方案精准执行,起吊、微调、落位全流程无缝衔接,最终以零偏差完成吊装作业,获得业主单位与监理方的双重认可。恰似柽柳根系分泌盐晶构筑?;げ悖钅客哦釉谘渭畹厣衔仍却?,不仅圆满达成业主方制定的阶段进度目标,更在多单位同台竞技中展现出过硬实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十九冶“让业主放心”的庄严承诺。
这种突破绝非偶然。党支部将柽柳的生态特性转化为管理智慧:建立“红色网格”责任区,每名党员承包一片施工区域,如同柽柳分蘖的根系般渗透到每个工序;开展“盐碱地大讲堂”,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质量管理标准。2023年台风“梅花”过境时,项目部科学布置,提前防范,诠释了“先知先觉、逆境摧残不凋”的功力。
汲取养分 拔节生长
职工之家图书角的《柽柳栽培手册》扉页,写着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养分不在土壤,而在组织。”项目部将党建引领与工会服务深度融合,构建起“三位一体”成长体系,如同柽柳在盐碱地中构建的生存系统。
根系滋养,基本保障筑牢根基。安全是一切的根本,安全总监王希顶说:“我们借鉴柽柳排盐机制,建立‘隐患排盐系统',每天开展‘安全诊断日’,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每月进行总结分析,让风险像盐分一样被及时过滤。”项目创新打造关爱体系,仿若柽柳独特的泌盐腺体精准输送温暖。夏季为露天作业者定制“清凉包”,配送藿香正气液、盐汽水等防暑物资;冬季熬制驱寒姜茶,将热饮精准投送至施工一线。2024年1月,当强冷空气裹挟寒潮席卷北方,项目驻地瞬间进入“速冻模式”,山东公司工会迅速联动属地总工会启动“抗寒保工”专项行动,不仅申请专项慰问金,更紧急调拨防寒服、暖宝宝等保暖物资及生活必需品,在零下十度的严寒中为沾化项目筑起温暖防线。彼时正值工程攻坚关键期,全体建设者以“雪”为令、迎寒而上,在风雪中坚守岗位,最终以“进场周期最短、开工响应最快、任务达成最优”的“三最”实绩,连续收获业主方嘉奖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十九冶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精神,在齐鲁大地盐碱滩上树立起央企责任担当的鲜红旗帜。
枝干培育,技能筑基强根脉。项目部依托山东公司“总工大讲堂”平台,创新打造“柽柳课堂”特色培训体系,通过技术骨干讲解滑模工艺、安全员演示防护装备穿戴等生动形式,系统提升团队专业素养。这种技能积淀直接赋能重大装备安装——在第六台球磨机施工中,项目团队面对当前全球氧化铝行业最大规格设备(筒体内径6.2米、长度9.8米、重约800吨)吊装问题,开展多轮优化,运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安装模拟。通过细化吊装参数、强化过程监控,最终较计划工期提前5天完成筒体安装,完美匹配业主第四个百万吨氧化铝产线投产需求,以实际行动力证“匠心铸就精品,科技赋能生产”的建造理念。
花叶绽放:文化浸润滋养心灵。项目部将排盐孔比作安全阀,将不定根化作创新魂,这种文化浸润让职工之家真正成为“心灵绿洲”。在“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劳动竞赛中,项目部以“起步即冲刺”的决战姿态,通过科学统筹资源、优化施工组织、强化技术攻关,成功实现前100万吨生产线提前投产的里程碑突破。凭借精益求精的履约表现,项目部先后收到业主方6封书面表扬信,5次将象征荣誉的“先进班组”流动红旗收入囊中,更连续获得5批次正点履约奖励金,累计金额突破三百万元。通过打造“现场即市场”的良性循环,项目部在“项目深化年”活动中树立标杆,用硬核实力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姿态,获评属地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先进班组”。
厚积薄发 柽柳花开
2025年仲夏,当盐碱地上的柽柳第三次绽放出粉紫色花穗时,项目迎来又一里程碑时刻:分解槽罐如雨后春笋般矗立,配电室全面封顶,球磨机完成精准就位。
历经三年技术攻关,终获丰硕成果?!墩宥ド┕ぜ际踉诜纸獠鄄酃薨沧爸械难芯坑胗τ谩房翁獬晒α⑾?,《一种提高轨道基础抗剪槽安装效率施工方法》、《一种氧化铝分解槽快速安装施工方法》两项工法获属地市级工法认证,《提高异型混凝土结构一次施工合格率》QC成果获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三类成果,《提高分解槽焊接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轨道抗剪键槽一次验收合格率》QC成果同时摘得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中国冶金建设协会二类成果。这些技术积淀如柽柳根系般深扎行业沃土,形成覆盖安装工艺、质量控制、效率提升的立体化创新体系。
项目团队不仅在技术创新上屡获佳绩,更在管理领域斩获多项荣誉,先后荣获2024年度中国中冶“五四红旗团支部”、2024年度中国十九冶“安全生产先进项目部”称号;项目经理雍雄文获评年度优秀项目经理;技术骨干王振忠凭借突出表现,同时荣获2023年度中国十九冶“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青年员工”双项荣誉;安全总监王希顶则在四川技能大赛中,以专业素养摘得中国十九冶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安全工程专业竞赛一等奖。
柽柳的紫红花序是党建引领的生动注脚,其发达根系是工会服务的深度延伸,而年复一年的绽放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美见证。如今,每当新员工入职,第一课便是党支部书记雍雄文指着那些柽柳林说:“柽柳教会我们,真正的成长不是对抗环境,而是与环境共生?!?/div>
从盐碱滩涂到工业绿洲,从柽柳幼苗到生态花海,中国十九冶沾化项目的建设者们用三年时光诠释了何为“柽柳精神”——那是迎风不倒的坚韧,是向下扎根的定力,是向上生长的智慧。当夕阳为柽柳花海镀上金边,那些在花丛中奋战的身影,正与这片土地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产业传奇。这或许就是柽柳花开的别样之美:既在盐碱地上绽放生命奇迹,更在职工心中盛开幸福之花。